——寫在太忻大道工程第六標段完工之際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8-12 09:14:22 來源:本站 閱讀:33466
7月26日,集團公司承建的太忻大道第六標段順利完工,整個標段已具備通行條件。二公司全體參建人員上下一心,以“起步即沖刺”的決心和干勁,經(jīng)過近4個月的日夜鏖戰(zhàn),全力克服工期緊張、疫情防控的不利影響,率先完成全部施工任務,其質量、進度在全線七個標段中名列第一,用實力展現(xiàn)“敢打硬仗”的鐵軍風采。
太忻大道作為織密太忻一體化城市快速路網(wǎng),助力太忻一體化經(jīng)濟區(qū)建設出雛形的先鋒路,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。市領導多次深入現(xiàn)場調研指導,要求施工“安全、質量、進度”三線齊頭并進。
火力全開搶工期
3月20日,太忻大道第六標段全面開工;5月15日,雨污水管線主線全部完工;4月24日,路基施工全面展開;7月2日,東干渠橋主體完工;6月10日,擋墻主體完工;6月20日,開始大面積瀝青鋪設;7月26日,工程順利完工。項目部利用130多天時間,實現(xiàn)了3.68公里道路,3.315公里擋墻,3座調頭通道,2座地下人行通道,一座橋梁等多項工程施工任務,又一次刷新了市政速度。
開工伊始,項目部上下立即進入大干狀態(tài),提前入場進行勘測放線,第一時間抽調精兵強將進駐施工現(xiàn)場,組織召開工程施工推演會,將全線劃分為七個工區(qū),提前做好人、材、機的各項規(guī)劃,并對各個節(jié)點的完成時限進行了具體安排,確保工程整體按時間節(jié)點如期推進。施工中,全體施工人員24小時堅守一線,以“時間占滿、空間不斷”的工作狀態(tài),火力全開,掀起“大干快上”熱潮。在疫情突發(fā),六區(qū)封控的情況下,參建人員逆向而行,第一時間扛起行囊,駐扎施工一線,并在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,一人身兼數(shù)職,扛起鏖戰(zhàn)大旗,他們將施工與防疫并重,確保了疫情期間工程的正常順利施工。項目部戰(zhàn)“酷暑”、抗疫情,用市政鐵軍的“堅守和堅定”,扛起了太原市政集團作為“本土企業(yè)”的責任擔當,贏得了各級領導的一致稱贊與肯定。
共克時艱解難題
作為一條社會關注度極高的“先鋒路”,六標段面臨施工工期緊、結構工程量大、挖填方量大等多項難題,項目部結合實際提前布局推演,制定了針對性措施,確保工程按期保質保量完工。
擋墻結構工程屬于全線施工重點,全線擋墻長3.315公里,施工體量大,共使用混凝土26259.5方、鋼筋1191.3噸。擋墻最高高度達7米左右,其中扶壁式擋墻的模板支護是施工關鍵,項目部研究決定采取“密集作業(yè)”的方式,全線組織1000多名民建隊人員同時進行擋墻模板支護和鋼筋綁扎工作,并針對模板較高的情況采用搭設滿堂紅腳手架進行支護,確保人員施工安全及模板支護質量;提前聯(lián)系多家混凝土供應商,確保擋墻澆筑過程不間斷,項目部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便實現(xiàn)了擋墻主體的全部完工。東干渠橋施工作為另一個重點,由于路、橋、擋墻、通道等同步進行施工,對整個工程的合理規(guī)劃就顯得尤為關鍵,為確保橋梁施工順利推進,項目部提前安排場地進行鋼筋籠預制,并按照“結構先行”原則,提前制定橋梁施工方案,優(yōu)先進行橋梁樁基施工,并在箱梁吊裝前,事先制定吊裝專項施工方案并經(jīng)專家論證通過,協(xié)調車輛運輸路線,確保整個東干渠橋施工按期完工。同時,該工程全線總填方量達28萬方,項目部積極與周邊單位協(xié)商聯(lián)系,通過就近取土的形式,解決了土方不足的問題,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。
精雕細琢出精品
質量是工程施工的保障,項目部本著“品質為先、質量為重”的原則,認真做好工程質量的全過程控制。開工前,組織技術人員、施工人員、民建隊負責人開展技術交底,特別是針對工程中的重難點環(huán)節(jié),做到“交底細致、不留死角”。施工中,項目部制定下發(fā)質量管理手冊,將每道工序的完成時間、質量要求標注其中,并要求各工區(qū)負責人嚴格按照手冊內容完成日常工作,安排職能科室不定期前往工地進行檢查,對工程中出現(xiàn)的各類隱患要求立行立改。原材料進場時,責專人對材料數(shù)量、類別、品種、規(guī)格進行細致驗收,并嚴格按照施工要求,進行材料的堆放、存貯和搬運工作;溝槽施工時,提前開挖探坑,探明管道埋深及走向,并對施工場地內現(xiàn)有的煤氣管道、光纜、自來水管線進行加強保護,確保管道施工質量;路面施工時,組織質檢人員全天候盯守施工現(xiàn)場,重點對路側石、人行道的整體外觀,水穩(wěn)及瀝青料的攤鋪質量進行實時監(jiān)控,有效確保工程整體施工質量。
走在寬闊筆直的大道上,望著整潔平坦的路面,這正是全體參建人員130多天鏖戰(zhàn)的累累碩果,也是對市政“鐵軍精神”最好的詮釋。